1、相比同行業綜合指標改善
運營成本降低14%、生產效率提高32%、產品不良品率降低35%、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3%、產品制造周期縮短45%、產品交付周期縮短32%.
2、集中控制與調度中心
實現廠內“加工設備+環境設備-傳感及檢測部件-數采監控-制造執行系統-ERP系統-AGV-其它拓展信息系統-大數據分析平臺”的集中展示與統一協調。
3、智能倉儲物流管理系統
利用智能倉儲設備,物流設備與搬運裝置,實現原材料、設備配品等生產要素供給的智能分配與自動傳輸,提升生產單元生產效率,降低異常維修時間.
4、工業互聯網云平臺
多系統多設備體系集成,收集生產過程中物料、工藝、質量、設備運行等多維、完整數據,通過分析、清洗、整合、聚類等大數據分析手段,實現有效和相關性數據的建模與組合,為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應用提供技術保障
5、端到端分析系統
通過大數據分析,建立光棒-線束拉絲預測系統、機器學習模型,通過歷史數據與實時數據的結合,預測、提高關鍵線束性能參數
6、工藝分析系統
通過關鍵設備的數據、工藝參數、檢測數據的相關性分析,建立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模型、品質的實時監控與預測,實現工藝優化的不斷迭代和品質提升.